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百章 天朝上將到!(2 / 2)


可是,這個腳步聲有異——實在太齊整了!

門樓上下的人,正在轉著唸頭,一隊人馬,已轉過太和殿,現出身來。

阮知方看得清楚,爲首二騎,左手邊的那一位,頂戴袍褂,正是“大清國欽差周涖屬部四品京堂加按察使啣唐”也。

右手邊的一位,一身藍色戎裝,相貌樸實,卻是沒有見過。

後頭跟著一小隊步兵,大約七、八十人的樣子,亦是一水兒的藍色戎裝,排著極齊整的隊形,一路小跑——腳步劃一,擡腳一起擡腳,落腳一起落腳,異常齊整的腳步聲,就是他們發出來的

阮知方還怕張庭桂老眼昏花,看不清楚,低聲說道:“登翁,唐維卿……大清的欽使到了!”

張庭桂有些瞠目結舌的樣子,“怎麽這麽快?……還有,怎麽騎著馬?還……帶了兵進皇城來?”

阮知方答不上來,事實上,這也是他自個兒的疑問。

他派了一個佐吏,帶著那個小太監,去給清國欽使報信,算一算時間,緊趕慢趕,目下也不過剛剛到達欽使駐節的玉谿寺啊!

至於“欽使護衛團”的駐地,就更遠了——玉谿寺在京城之內,“欽使護衛團”的駐地,卻在京城之外的禦屏山麓。

前文有過介紹,越南的“京城”,不等同首都,而是特指環繞皇城的外城——其主要功能有二,第一,用於皇城的防衛;第二,政府機搆,衹有最重要的內閣和樞密院設在皇城之內,其餘六部等衙門設在在皇城之外、京城之內。

某種意義上,越南的“京城”,更接近於中國的“皇城”。

至於首都,越南人一般稱其爲“京師”或“京都”。

清國欽使的動作,何以如此之快,固然不可索解,更意外的,是張庭桂說的——“怎麽帶了兵進皇城來?”

之前,唐景崧入覲之時,自然也是帶有護衛的,不過,少不過三、五人,多亦不過七、八人——這一次,可是七、八十人!

阮知方一個唸頭冒了出來:這樣的一支兵,守午門的軍衛,居然就輕輕放他們進來了?

不過,也未必是“輕輕”——

方才,午門那兒很喧擾了一陣子——發生了什麽?

至於皇城裡跑馬,反倒不算什麽了——唐景崧是嗣德王親贈“紫禁城騎馬”的人,別說皇城了,如果高興的話,把馬一直騎到禁城裡頭去,也是可以的。

唐某人是天朝上使,這個“紫禁城騎馬”,衹能“贈”,不能“賜”或“賞”。

不過,話又說廻來了,“紫禁城騎馬”之厚遇,是衹“贈”給欽使一個人的,他旁邊兒的這一位,何許人也?也在皇城裡跑馬?

唸頭尚未轉定,人馬都已經到了大宮門前,阮知方重重咳嗽了一聲——這是在提醒張庭桂,然後快步迎上,仰著頭,拱了拱手,“維公!”

唐景崧就在馬上拱手廻禮,然後,將手向身旁的軍人一讓,“含翁、登翁,我給二位介紹,這一位,就是欽使護衛團團長——姓鄭,大號上國下魁,表字棟星,爵騎都尉,提督啣,賞戴頭品頂戴、穿黃馬褂!”

這一大串頭啣報了出來,阮知方、張庭桂都嚇了一跳——“欽使護衛團團長”?難道不應該是“欽使”的下屬嗎?可是,這個鄭國魁,看上去貌不驚人,卻居然是位一品大員?這個……啣級遠在唐景崧的“四品京堂”之上啊!

這是咋廻事兒呢?

呃,越南多久沒有過這樣高啣級的天朝上使“周涖”了?

阮知方、張庭桂的膝蓋,便不由得都有些發軟,齊齊連連拱手:“棟星將軍,久慕英名,得睹風採,幸何如之!”

事實上,“棟星將軍”最重要的一個身份,唐景崧還沒有介紹,不然,阮、張大約會更加緊張一些——“敕命軒軍松江軍團第六師師長”。

鄭國魁擧手齊額,廻了一個軍禮,莊容說道:“二公的清名,我亦久仰了!”

鄭國魁的“久仰”,“仰”是客套,“久”是實情,而阮、張的“久慕英名”,卻是純粹的“套話”——“鄭國魁”三字,他們其實是第一次聽說。

不過,記心好的書友,應該記得鄭國魁的履歷:

鄭國魁原在吳建瀛部下,隨吳建瀛一起投了關卓凡,其爲人,關卓凡評介爲“沉毅質樸而極具膽色”,第二次上海之役,孤身“喊城”,兩入青浦,說降太平軍守將“納王”郜永寬的,就是鄭國魁,也是在該役之後,鄭國魁正經入了關卓凡的法眼,之後屢立戰功,一路陞遷,在美國的時候,軒軍大擴軍,鄭國魁陞任第三師副師長,同伊尅桑搭夥計;聖母皇太後天津閲兵之後,軒軍再次擴軍,鄭國魁陞任第六師師長。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