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0节(1 / 2)





  徐问彤见她眼睛里发酸,心说女儿这是惦记着苏家在金陵,远离父母亲人,所以闷闷不乐, 便把她抱在怀里,抚着她留着碎刘海的发鬓,安慰道:“娘知道盈盈的心事,金陵虽远,可那位苏家的五公子一来不用袭爵,二来人品才学出众,在金陵旧都的国子监里也颇有才名,好好读几年书,将来一定少不了进京做个清贵的翰林,又不是永远不见面了。”

  冉念烟一边听,一边暗暗叹气。

  母亲不是不关心自己,只是关心的地方总是有欠考虑。

  她刚要说出自己的思虑,却又听母亲道:“或者是你没听说过这位苏家五公子,不敢答应下来?恰好他随母亲乘船北上探望外祖,算算水陆行程,下个月中旬也该到了,你二舅母说了,曲家在金陵时就和苏家交好,结了两代的姻亲,虽是异姓,关系也是极近的,她敢保这个媒也是因着这层关系,到时候苏家母子少不了过来叙叙旧情,到时你就知道苏五公子是个怎样的人了。”

  这岂不是更离谱?

  八字都没一撇的事,就让人家上门走动,明着是为了曲氏,暗地里绝对会被传得面目前非,到那时她才真是百口莫辩。

  她赶紧从母亲的怀中挣脱,抬眼看着母亲柔和的笑意,正色道:“我看此事不妥,就算苏家的人来拜访二舅母,咱们也不好出面,爹爹在西北出事了,苏家也有顾虑,不敢轻易见咱们,其余的事有几位舅舅主持就行了,我不想去凑热闹。”

  徐问彤微微皱了皱,随即强作欢笑地道:“倒没想起这一层利害……我还想着把你大伯母和念卿、珩哥儿姐弟俩也叫上,再请你谢姨和谢尚书的夫人过来……”

  把这些人都叫上?还有谢家的人?

  冉念烟心里一黯,显然,母亲准备孤注一掷,在当天将旧婚约料理清楚,顺便借曲氏的人情,和苏家暗中商量妥帖,订下婚事,顺带让大伯母代表冉家和谢家的人碰面,商量如何解决西北的事。

  看起来是一箭三雕,实际上毫无可行性,只因徐、谢、苏、曲、冉四家人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,又是非常时期,本就人心不齐,任何一个环节出错,都会导致不欢而散,后果反而更糟。

  可有道是祸兮福所倚,那日人来的多且杂,看起来十分不利,可若是精心谋划一下,略加变通,便可变劣势为优势,借着几家人都在的场合,令堂姐和徐夷则的婚事出现转机,岂不是完成了伊茨可敦的嘱托。

  她相信,以伊茨可敦对徐夷则的看重程度之深,绝不会用他的利益做诱饵吊人胃口,只要她做到曾经答应过的事,伊茨可敦也绝对有能力解决好西北的事,还父亲一个清白,且不伤害谢家的根基。

  何况,想起温婉柔顺的堂姐,再想起徐夷则那日在马车上说过的话,冉念烟知道,他对自己不是虚情假意,若叫堂姐嫁给这样一个野心勃勃且心有另属的人,实在太不公平。

  想起堂姐对自己的好,冉念烟宁愿拆散这桩错误的姻缘,哪怕被堂姐记恨一世,也不愿让她在遗憾中度过余生。

  “其实,娘的主意也有道理。”冉念烟说着,在母亲的追问下才继续道出原因,“有二舅母在场,苏家、谢家多少也能留些面子,本来做不成的事,说不定就能成了,何况就算没有合适的时机,大不了不谈西北的事,也没有损失,何不赌赌?”

  徐问彤欣慰地点点头,道:“还是我的盈盈懂事,有你在身边出出主意,我也能安心了,不然一个人瞻前顾后,总是有想不清楚的地方,多亏有你。”

  ···

  母女二人谈话时,流苏正在房里,准备把茶具送去厨下清洗。

  春碧在一旁做针线,见流苏一直站在那张嵌大理石的紫檀圆桌前动也不动,心里疑惑,便探身看去,轻轻唤了声:“流苏姐?”

  “啊?”流苏一个激灵,如梦初醒,险些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,幸亏梨雪斋的锁子纹波斯毯既厚且软,那薄如纸的瓷杯只是嗡嗡地在地上滚了三圈,毫发无伤。

  “真是吓死我了!”流苏抚着心口,看春碧极有眼力见地拾起杯子,用帕子擦拭干净才交到她手里,又抱怨道:“你平白无故喊我做什么,三魂七魄都被你吓丢了一半!这可是官窑的东西,独此一份,少了一个就再也配不齐一套了。”

  春碧急忙道歉:“不好意思,我见姐姐好像有心事的样子,所以问问,没想到吓着姐姐了。”

  流苏把杯子轻轻放在托盘上,指着自己的脸道:“怎么?你都能看出来我有心事?”

  春碧点点头,道:“和姐姐相处久了,自然能看出来。往日姐姐总是带着笑的,今日却有些烦闷。”

  流苏叹气道:“唉,这也没办法。”想诉苦,又怕外人知道,推窗环顾,确定房间里里外外只有她们二人,才把春碧叫道身边,小声道:“我只和你说,不敢和溶月那个急性子说,怕走漏风声。”

  其实,流苏想的是,既然冉念卿已经知道了冉念卿和徐夷则的亲事,少不了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发落她,春碧迟早也是要知道,不如先告诉她,到时也多个能帮自己说话的明白人。

  春碧贴在流苏身边听她唧唧哝哝,惊闻冉念卿要聘给徐夷则,紧张下听错了,惊道:“什么,咱们小姐要嫁给大公子?”

  流苏赶紧捂住她的嘴,道:“你这是哪门子胡话,不是咱们小姐,是小姐的堂姐,冉家大小姐。”

  春碧了然地点点头,略有些鄙夷地道:“就是溶月那天提起的,和紫苏眉来眼去的冉家大少爷的姐姐?”

  流苏斜睨着她,含酸道:“你可别看不起她,英雄尚且不论出处,冉家那位大小姐可是一等一的性情容貌,珩哥儿才是他家的异类。那位小姐配咱们大公子,莫说合适,我看简直是绰绰有余了,若不因为是大老爷是庶出,又遇上西北那件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冤案,哪还轮的上咱们大少爷?早被选进宫里做娘娘了!”

  流苏是冉家出来的丫鬟,自然偏向原来的主家,春碧却不以为然,暗自腹诽:“若真像你说的那么好,莫说做娘娘,做皇后才不辱没了她,怎么不见十六人抬着凤辇抬到寿宁侯府大门口,反而到我们徐府攀关系、打秋风似的上杆子提亲?”

  当然,这些话她是不敢对流苏说的。

  流苏又叹道:“小姐八成要和夫人翻脸了,连我都能看出来咱们家这位大公子不是良配,小姐岂能看不出来?她们姐妹素来亲厚,免不了出头。”

  春碧劝解道:“姐姐也太小瞧咱们小姐了,她哪里是有勇无谋的人?闹翻脸这种事是小姐一向最厌恶的,既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让两边的人都下不了台,只能僵持下去直至反目。何况咱们小姐多孝顺的一个人,怎么会因为这点事惹夫人不痛快呢?”

  流苏无奈道:“看来我只用担心我自己了,唉,小姐阻止不了这桩亲事,还不得拿我出气,真是的,早知道不受这个大丫头的虚衔了,看上去好像被夫人、小姐倚重,实际上却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,真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,我和你诉苦,怕是连你都以为我是在炫耀。”

  春碧赔笑道:“哪里,哪里,我虽不是大丫鬟,却日日夜夜将姐姐的辛苦看在眼里,自然能感同身受。”

  流苏见她说的诚恳,却忽然想起“过善则近乎伪”的旧理,一时看不出春碧是真心还是做戏,因而也收了话头,正好溶月取了月钱回来,流苏便开始张罗房里的活计,准备安排稍后的晚膳。

  ···

  冉念烟一回来,便看见流苏讨好的面孔,不由得想笑。

  这个流苏,好是好,也够忠心,就是有些憨直,不如之前的琼枝缜密细致。

  想起不知所终的琼枝,心里又是一阵难过,便叫摆饭的溶月和春碧先下去,唯独留下流苏近前说话。

  流苏心里如擂鼓,心说该来的还是要来的。

  谁知冉念烟并没埋怨或是责罚,而是问她:“你原本是哪里人,几岁进京的?”

  ☆、第九十章

  流苏实在没想到小姐会问自己这个问题, 不假思索道:“奴婢本是南省金陵城外栖霞县人,后来遇上灾年,才经舅舅搭桥, 九岁时跟爹娘一起来京城投奔寿宁侯府的。”

  冉念烟道:“那你可还记得家乡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