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8章 高考移民(2 / 2)

最后,不得已下了一个政策,有学籍在身的读书人若要迁移户口,除非你祖父一辈是北方人,且在当地有三十亩以上,包括三十亩地田产。科举考试关系重大,你钻空子也得依照基本法。

如此看来,高文这次该回良籍,又将户口迁回平凉府庄浪县参加科举,还真有点高考移民的意思。最最妙的是,他祖父在当地还有三十亩地,有地契为凭,恰好越过迁移红线。

不想韩城所处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,人丁繁茂,平凉府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区域,别说是明朝,就算是在现代也是有名的贫穷地区,国家级贫困县一抓一大把。当然,其中未必没有骗国家贫困补助用来发展地方经济的嫌疑。

那地方的读书人本就是稀缺资源,自己在前世也算是研究过八股文的,而且帮助老师编辑那本《八股文汇编》时硬生生地背下几百篇状元、会元文。这次去平凉府参加科举,那就是一件简单到极点的任务。

当然,这事也不能大意。如果瞎猫碰到死耗子,进考场,手头的考题正好是那几百篇八股文题目也就罢了。若不是,却有麻烦。《四书》《五经》那么多字,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考题,别到时候抓瞎。

在此之前,还是学习上一阵子妥当。

笑完,高文又道:“老先生,我又不参加科举,读什么样的书却不要紧。反正就是看着解个闷,也不论好坏,若有平凉府的时文集子,还请弄上几本。”

“也是,你又不能科举。老天爷真是不公平,我大明要完。”发了一通牢骚,俞兴言就从书架上找了两本薄薄的册子递给高文,说:“这就是前年和去年平凉府院试靠中秀才功名的士子的范文,送给你了。”

“多谢老先生。”

回家之后,高文翻开一看,果然是不忍卒读。自己也算是八股文的半个门外汉,却也知道这些文章写得言不及意,通篇都是老生常谈,水得一塌糊涂。只不过是因为格式对了,这才轻易地得了秀才功名。就因为他们生对了地方,就中了,老天爷对江南士子还真是不公平啊!

就连这样的文章都能中,我高文又不是笨蛋,也行的。

接下来几日,高文埋头研究八股文格式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跑去俞兴言那里请教。靠着现代人强大的理解和综合能力,倒是入了门。又试着做了几篇,给俞老板看。

俞老先生接过来扫上几眼,便道:“还算不错,就是有些地方用词不雅,用典也不妥帖。你这文章哪里来的,不会是你写的吧,水准缘何下降至此?简直就是个发蒙童子嘛!”

高文老脸禁不住一红,暗想:废话,我就一个普通人,敢跟状元比吗?

就回答说是刚托人从平凉那边抄来的士子习作,俞兴言冷笑:“平凉府果然没甚人才。”

高文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成,索性整日将自己关在屋中做练习,每日都要些上五六篇作文。一写好,就假托是抄来的,请俞兴言点评修改。

俞兴言通常都是一声冷哼:“尔止,你本就是文章好手,这些东西的好坏你看不出来吗,找老夫做甚?”

高文只道:“切磋切磋,交流交流。”

好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有好为人师的秉性,俞兴言本打算参加今年陕西省的秋闱,这也是不错的练习。当下就来了兴致,提笔修改起来。一篇八股文不但格式上有规定,连字数也有一定的要求。如果没有小结和大结,通常在五百字左右。如果要写小结和大结,则最多不超过七百字。

改到后面,几乎所有的字都被俞老先生用笔给抹掉了,相当于重新作了一篇。

如此,十来天过去,再海量的习题下,高文作文的水平飞速进步,初步掌握了古文写作的规则。至于俞兴言,好象也有不小的提高。

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,进入二月,不再下雪,黄河也有融解的迹象。

石献珠石廪生已经去庄浪县大半个月了,还没有消息回来。高文琢磨着现在已经是上旬,再过得十来天庄浪县试就该报名了,自己改籍的事情还来得及吗?

一想到这里,心中就火急火燎起来,再等不下去,就到杜知县那里告假,自去庄浪。在此之前,他已经去户房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。这事也没别人知道,高文如今已经入了杜知县的眼,是他最最心腹之人。六房事务都可以不用知会他人,径直处置了,真有后世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架势。

老实说,这一去庄浪就不能再回县衙了。想起杜知县对自己的关照,高文心中还是有些抱歉的。

可还没等他开口,杜知县就有一件要紧之事交代下来,高文需要出一趟远门,这一去,一来一回至少要十余日。

事情是这样,去年土木堡之战之后,瓦剌入侵京师,后来虽然败在于谦手下,退兵蒙古。可还是不段以小股部队犯我边境。

于谦于尚书觉得目前大明在军事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,可老是这么被动挨打也不是办法,必须给敌人更大的压力。

在之前,明朝和也先作战动用的都是陕西、河北两地的军队,主要是宣府、大同和太原三个军镇,力量稍显不足。而陕西这边还有三个军镇的兵力没有使用,如果让这三镇兵马从侧面动作,或许能够牵制一下敌人,使也先首尾不能兼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