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068章 困境(2 / 2)

芈瑕长篇大论一通,韩姬听得专注,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。

“你这这样看着我干什么?”

“魏冉真是看错瑕姑娘了,说什么瑕姑娘整天不务正业,其实对时政局势了解得很清楚,瑕姑娘要是男儿身,可不输左徒大人。”

芈瑕别过脸,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,道:“我才不要成什么男儿身,为国效力呢。不是我说得难听,就大王现在这样子,我看着我都生气。也就左徒大人有耐心,真的为了楚国着想。我要是他,遇见个这样的国君,早就辞官了。”

“我看瑕姑娘适合一个广开言路、公正鲜明的君主,君臣一心,还能一展所长。”

虽是韩姬说来恭维的话,芈瑕听着却也高兴,道:“辅佐君王可累了,不过真要遇到这样的明君,愿意给我机会,我也乐意。你看秦国不就有位女将?”

“那可得让楚王将瑕姑娘藏好了,可别被哪国国君挖去,万一你们一拍即合,将来回头打楚国怎么办?”

“楚国要是不留我,就不能怪我向着别国。你看秦相张仪,原来是魏国人,现在帮着秦国打魏国打得可带劲儿。不为别的,既弃我去者,我也不必再留情面。”言毕,芈瑕大步走了出去。

越接触,韩姬就越喜欢芈瑕的性格,当然从芈瑕处得到的消息也让对现在的局势有了更多的了解。尤其是关于高昌,一旦想起当初在街上遇见时的情形,韩姬就对秦国的意图谋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

屈平来见韩姬时,见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像是遇见了难事,便没有打扰,而是在一旁安静待着。等韩姬回了神,他才上前道:“在想什么?”

韩姬犹豫了片刻,道:“左徒大人以为秦国高昌如何?”

屈平不料韩姬有此一问,迟疑之后反道:“你以为呢?”

“是个能人,但是为楚之敌,不能相与。其言不可信,其行不可赞。”

“何出此言?”

“高昌以秦国使臣的身份进入楚国,是几日前的事。但是早在数月前,他就已经混入楚国了。”韩姬道,“当时我和魏冉在街上遇见他,但不知其身份,所以没有在意。今日我和瑕姑娘又在街上看见了,这才知道他就是秦国国婿高昌。想来当初他已经对楚国有所图谋,换句话说,当时的秦国已经对楚国别有用心。”

屈平大有“原来如此”的觉悟,道:“怪不得朝中那么多臣工的口径如此一致,想来高昌早就说服了公子子兰,借子兰之手说服了那么多人,甚至还串通郑夫人来促成两国联姻。”

屈平长叹道:“一着不慎,竟被那狡猾的秦国设计,偏偏楚国还有子兰那样的佞臣,大王还……”

长久以来,对楚王的无奈以及对整个楚国朝廷佞臣当道的不满令屈平痛而恨之,但身为楚国公室,他一心报效母国,哪怕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,也坚持着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,不和子兰那帮人同流合污。

韩姬见屈平愤怒又无奈的样子,只得宽慰道:“只要楚王一日没有做出决定,左徒大人就还有机会说服楚王。”

这段日子以来,屈平多次对韩姬做出试探,她对时局的分析和见解在很多地方都和自己不谋而合,这无疑增加了他对韩姬的好感。两人接触至今,韩姬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可疑之处,也逐渐让屈平相信她就是韩姬,不是别人。

屈平的心里有一个计策,虽然不甚光彩,但非常时期又面对非常之人,有时候只能使用非常手段,但还需要韩姬首肯,才能促成他的计划,不过就当真为难韩姬了。

见屈平若有所思,韩姬也猜到他找自己必定有事相商,问道:“左徒大人有什么事,但说无妨。”

屈平权衡之后,还是决定如实相告,道:“韩姬可喜欢楚国?”

“我只喜欢魏冉,魏大夫,瑕姑娘和左徒大人。”

没想到韩姬作出这样的回答,反倒让屈平大吃一惊,竟不知接下去要怎么说了。

“左徒大人是想让我成为第二个郑夫人?”

以色诱之并非光彩之时,可楚王偏偏耳根软,容易听信枕边风,如郑袖那样懂得拿捏楚王心思之人,又是最亲近的枕边人,其言论必定会对楚王产生不小的影响。屈平往日忠言逆耳,楚王哪怕再宠幸他,也有不爱听的时候,这就不得不请人从旁相助,好比郑袖和公子子兰,互相配合,利益共存。

被韩姬点穿了心事,屈平于心有愧,当即揖道:“是我为难韩姬了。”

“说实话,左徒大人不是为难我,是逼着我离开楚国。”韩姬道,“我对楚国无爱无恨,留下的理由就像我之前说的,魏大夫和魏冉愿意收留我,我就愿意留下。可这段时间以来,和他们父子还有瑕姑娘和左徒大人的相处,让我觉得楚国尚有留恋之处。可我终究忘了,魏冉可以只是个拿着刀枪的大夫,瑕姑娘也可以是个天天穿梭在公卿夫人间打听闲谈的小姐,唯独左徒大人始终是楚国重臣,也是楚国的忠臣,一言一行都以楚国为出发点,哪怕为此牺牲你我的友情,也在所不惜。”

“是我唐突了。”

“我没有要怪左徒大人的意思,只是细想下来难免失望。但既然大人给了我先开口的机会,就说明大人还是尊重我的。礼尚往来,我回绝了大人一次,但也可以帮大人一次。”

屈平愧意未去,乍听韩姬这样说,却是哑口无言,又惊又喜。

“要去楚王身边固然不行,但是左徒大人可以把楚王请来左徒府,枕边风不能吹,美人计还是可以用的,只要左徒大人不嫌弃我这张脸就行。”

屈平感激至深,长揖道:“屈平多谢韩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