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开国女帝记事第6节(2 / 2)


  “老夫封隽。”

  那商客连忙起身,先给这老太爷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,才问道:“老先生可是封中郎大人?”

  老太爷,也就是封隽苦笑摇头:“老夫哪里还是中郎将,现今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子而已。”

  商客更加恭敬了,说道:“中郎大人心系大齐天下,敢于金殿大堂上直陈大齐四祸,真名士也!”

  姚静好奇地看向这位老人,大齐四祸,是什么?还在大殿上陈述?

  马上就有人解开了她的疑惑。

  “宦官干政,恣行不法,蒙蔽视听。”

  “太尉持拥君位获宠,朝擅杀左右亲信,专权以弱皇上。”

  “卖官鬻爵至庸碌之辈祸害乡里,上主百官不仁,民间多暴动。是前秦之亡,亡于起义也。”

  “州刺史设外兵,恐有州府子民只知刺史不知天子忧患。“

  这情形怎么让姚静莫名地感到熟悉呢?

  细想起来,她恍然惊觉,这四祸无不都是一个皇朝走到末路的表现。偏偏刺史拥兵自重,更是早就天下大乱的直接导火线。

  如东汉和大唐,就是亡于外镇。

  现在旱情四起,朝堂君主昏庸,只怕会爆发农民起义。

  农民起义,各州刺史可不就有名目扩军了?

  这年代的商客其实是变相地士族地主,几乎都会识文断字,地位比农户要高上不少。

  要说有什么不同,就是大小而已,普普通通的不知文字的走货商人根本不会出现在南下的船上。

  封隽老先生的话让商客们谈论热烈,当然也有姚父和一些人什么不懂。

  这船舱的人多少有些资产,姚静多花了银子买了这船票,现在发现真是太值了。

  若是普通的房间,她定然是听不到这些东西的。

  天下很可能会起乱世,那么她又该如何呢?

  乱世人命如草芥,女人的命更是凄惨,不是成为玩物,就是牲口,牲口就是食物,乱世是德行最败坏的年代。

  她是带着一家子寻找桃花源?还是寻一个靠山,战战兢兢地为人卖命?这年头轻视女流,她恐怕连卖命的机会也不一定拥有,就是有重用她的,社会地位下,再大的功劳,她最后也不过是男人们的附庸。

  曾经看过的一本书,李密首席军师沈落雁就完全昭示了这一个道理。

  既然如此,何不自己努力一番,做自己的主人?

  她不求争霸天下,但是必须紧握着自己的力量。

  姚静心中思虑着未来,姚父在对前路的恐惧和对家里的挂念也静静地坐在一旁不语,他听不懂那些大人物的政论。

  第10章 .所谓武将晋江

  约莫七天,船终于停靠在延州州府城--延州城。

  钦州是临靠延州,和延州城只隔了会零郡,所以才这么快就到了。

  延州作为州城中心,无论政治还是经济,都是大齐为数不多的大城之一。

  城墙高高筑起,至少有十米,冷兵器时代,哪怕城墙上只需三千人,要攻破延州,只怕至少也得高出十倍的兵力。

  姚父目不暇接,心中惶恐不安,却也克制不住向州城不停地张望。

  进了酒舍,吃食的价钱也大幅度提高,干旱也蔓延到了延州。

  酒舍的客人很多愁眉苦脸的,粮食不仅仅关系农户,与其他身份的人也关系极大。

  歇息了几刻,姚静再去打听商队继续南下的消息,顺便也询问了一下粮价。

  以前五百文一石算贵的,现在要九百文了。

  姚静心有所动。

  乱世中最重要的,第一是护卫,第二便是粮食了,尤其是干旱的年岁。

  她有足够的银钱,对她来说,简直是莫大的便利。

  再花了些时候,她发现南下的商队已经有好几队了。

  姚静想,也是这干旱引起他们的注意。

  前往荆州的有三队,其中两队是大世家名下的商队,姚静想跟随只怕不容易,剩下的是几个小豪强地主组成的商队联合,姚静借投奔荆州亲戚进了队伍。

  姚父畏手畏脚,但是他似乎有自知之明,不管姚静说了什么,他都默认了,别人问他话,他也只憨厚地笑着应是。

  看着姚静能够得到那些老爷们赞上一句,姚父越发不说话了,常常跟着姚静身边,如果不是姚静叫他阿父,大多数都会认为他是姚静的老仆人一样!

  这样一来,姚静的形象在姚父心中越来越陌生,当然也在不自觉中敬畏起来。

  商队联合在三天后出发。

  姚静安排姚父住进了驿站,但是自己却没招呼姚父就出了驿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