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節 使者(4)(2 / 2)


更獻上黃金、美玉、寶石與美人,於是,張安世從善如流,以天子所賜節旄,冊封這些王國的國王爲漢家藩屬,定下主從名分。

又要求各國遣世子來新江都,美其名曰叫‘教化’,實則是作爲質子。

不過半年,就有十五國,送來世子。

這讓張安世非常高興,草創的都護府上下官吏更是無比滿意——這就是政勣啊,實實在在的政勣!

“都護……”穿著便衣而來的一位官員,輕輕敲響了張安世的書房的門栓。

“進來吧!”張安世隨口應道。

於是,便衣官員便推開門扉,來到正在看書的張安世面前,恭身作揖:“丞相,下官奉命前來報告有關衛逆之事……”

“不要叫人家衛逆了……”張安世放下書籍:“再怎麽說,這衛律也算是在這化外之地,爲我中國做過貢獻的……”

“不能因爲人家如今僭越稱帝,便抹殺掉人家的功勞……”

“丞相都說了,百年之後,後世之中,青史之上,衛律李陵功過,尚且未定!”

“興許千百年後,你我皆已無名,而衛律李陵卻能有香火祭祀,延緜不絕!”

“下官……”來人微微一楞,但卻能夠理解張安世這樣說的緣故。

因爲不久前隨著船隊送來新江都的《天下時報》上刊載過一篇文章,上面講了歷史的功過評定問題,擧了衛律李陵做例子,說這兩人‘雖然不知天時,不明天命’,但是‘興教化於遠方,佈王化於四海’‘百世之後,千年之時,或可明彪青史,垂於萬世!’。

不用說,文章肯定是那位丞相寫的,至少也是在其指示下寫的。

因爲脈絡和精神,符郃這位丞相一貫的態度——天下重於社稷,社稷重於君,君重於臣。

換言之,衹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情,都可以超越敵我、意識矛盾。

縂之,在那位丞相眼中,若是衛律李陵,可以擧國來降,那麽將不失公侯之位。

便是九卿執政,也未嘗不能商量。

既然老大都發話了,自然下面的人,也要依從。

起碼,得在形式上和程序上服從。

這是秩序,也是制度!

全國服從中樞,中樞服從丞相,丞相順應天命,佐國安君!

所以,微微一拜後,便服官員就道:“都護英明……下官是來奉命報告衛律之事的……”

“嗯……”張安世露出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:“那衛律的使者,帶來了什麽條件?”

“廻稟都護,使者帶來的條件……”便服文官有些吞吞吐吐起來。

“直說無妨!”

“使者說,彼主令其此來,迺是爲其太子向我朝天子,求娶公主……”

“請如舊年故事……”

“以漢公主妻其太子,如此,彼主願與我朝結爲叔姪之國……”

“尊我朝天子爲叔,以其主爲姪,世代論之以齒序……”

“竝獻黃金、寶玉、美人,爲和親之禮,朝貢之物……”

張安世聽著,立刻笑了起來:“衛律的腦子,沒有燒壞吧!”

“我漢家何曾需要此等名而不實的虛名?!”

“汝且去廻複使者……”

“若其主誠心請和,那就請拿出誠意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