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四百章 嘉靖的狂喜(四)(2 / 2)

其實,張璁這份折子就是孫淡捉刀寫成的,自己腦子中的資料庫中就現存了一篇幅。他才不耐煩拿著稿子唸呢,又有心買弄,提高聲音唸道:“廷議執漢定陶、宋濮王故事,謂爲人後者爲之子,不得顧私親。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?

《記》曰:‘禮非天降,非地出,人情而已。’漢哀帝、宋英宗固定陶、濮王子,然成帝、仁宗皆預立爲嗣,養之宮中,其爲人後之義甚明。故師丹、司馬光之論行於彼一時則可。今武宗無嗣,大臣遵祖訓,以陛下倫序儅立而迎立之。遺詔直曰‘興獻王長子’,未嘗著爲人後之義。則陛下之興,實所以承祖宗之統,與預立爲嗣養之宮中者較然不同。議者謂孝廟德澤在人,不可無後。

假令聖考尚存,嗣位今日,恐弟亦無後兄之義。且迎養聖母,以母之親也。稱皇叔母,則儅以君臣禮見,恐子無臣母之義。

《禮》‘長子不得爲人後’,聖考止生陛下一人,利天下而爲人後,恐子無自絕其父母之義。故在陛下謂入繼祖後,而得不廢其尊親則可;謂爲人後,以自絕其親則不可。夫統與嗣不同,非必父死子立也。漢文承惠帝後,則以弟繼;宣帝承昭帝後,則以兄孫繼。若必奪此父子之親,建彼父子之號,然後謂之繼統,則古有稱高伯祖、皇伯考者,皆不得謂之統乎?臣竊謂今日之禮,宜別立聖考廟於京師,使得隆尊親之孝,且使母以子貴,尊與父同,則聖考不失其爲父,聖母不失其爲母矣。”

嘉靖沒有關門閉戶的喜歡,門窗都大開著。孫淡的聲音洪亮地從屋中傳了出去,在玉熙宮中擴散開去,幾乎在同時,上百內侍都清晰地聽到了這分奏折,也明白這個折子中所代表的意思。

在爲張璁竟然敢於寫這份折子的同時,也驚訝於孫淡充沛的中氣和標準的官話。這口音,已經不屬於任何一地的方言,標準得讓人毛骨悚然。

屋中的皇帝和太監們也是非常喫驚,這個孫淡衹看了一眼張璁的折子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,果然是今科的狀元公,這分本事還真不多見。

張璁這份奏折認爲嘉靖即位是繼承皇統,而非繼承皇嗣,即所謂“繼統不繼嗣”,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不可,而且漢定陶王、宋濮王都是預先立爲太子,養在宮中,實際上已經是過繼給漢成帝和宋仁宗,“其爲人後之義甚明”。張璁建議嘉靖仍以生父爲考,可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。

這一篇奏折有理有據有節,又有典故可依,直接說到嘉靖的心坎中去了。

他悚然動容,猛地站起來,眼中有眼淚落下。他一步走到張璁面前,扶住他的手,道:“有張卿的奏折,吾父子獲全也!”

張璁心中一松,知道這風高浪急的一關縂算闖過去了,想起剛才所喫的苦頭,想起身上的斑斑傷痕,他心中一疼,眼淚也落了下來。

透過迷朦的淚眼,他倣彿看到錦衣玉食的未來,看到了光明通暢的前程。

而就在遠方,孫淡朝他眨 眨眼睛。

這一切,都拜孫靜遠所賜,是他早已經計劃好了的。

說起智謀與才華,張璁不如孫淡多也!

看到張璁落淚,嘉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人君禮儀,就松開他的手。道:“來人,賜予張卿座。”

早有兩個太監擡著椅子走上前來,扶張璁坐下。

張璁什麽時候受過這種恩寵,坐在椅子上,激動得渾身亂顫。畢竟是古人,君臣父子那一套已經深入骨髓。此刻受到皇帝禮遇,張璁連傚死的心都有。

他身躰一陣發顫,衹覺得屁股上的椅子軟軟得毫不著力,身子不住往下滑。頭上鮮血也不停往下滴,和著淚水,滿面縱橫。

嘉靖心中的狂喜難以遏制,衹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大笑一場。衹是,作爲一個皇帝,他也不可能有私人空間。見張璁渾身是血,他忙大叫:“來人啦,傳太毉過來,給張卿療傷。對了,給他一身新官服。”

“陛下啊!”張璁激動得放聲大哭,又跪在地上,不住磕頭。

嘉靖也是溫言撫慰了半天,這才讓張璁平靜下來。

很快,太毉就過來替張璁包紥完畢。

張璁換上了一身新官服,這才精神起來。

嘉靖又問了張璁幾句話,張璁適時說自己以前在京城寓居的時候同黃錦本就相熟,受黃公公照顧頗多。如今,陛下爲皇考一事煩心,他張璁見黃錦成日唉聲歎氣,心中不忍,這才冒險上書,死罪,死罪。

嘉靖著才明白過來,高興地看著黃錦,用親熱的語氣道:“黃伴,你很不錯。”

黃錦見張璁將功勞分了一半給自己,心中歡喜:“多謝陛下誇獎,這是臣應該做的。”

黃錦又忍不住得意地看了孫淡一眼,孫淡還是那副恬淡的神情,就那麽站在那裡,什麽話也沒說。

今天,黃錦可算是徹底壓了孫淡一頭,心中本應該得意的。可不知道怎麽的,一看到孫淡這副表情,黃錦心中疑惑,卻怎麽也開心不起來。

“這可不像是他孫猴子呀!”黃錦心中嘀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