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0章 请袁大人过目(2 / 2)

罗学政叫道:“高文本是贱役,冒充良籍参加科举,乃是死罪。徐大人既然要过问此案,还请你秉公执法,拿下这个贼子。”

徐珵突然哈哈大笑起来。

罗学政被他笑得莫名其妙,气愤地说:“徐大人你笑什么?”

徐珵指着高文:“你来说说。”

“是,徐编修。”高文平静地走上前来,从怀中掏出一叠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呈上去,道:“没错,高文以前确实是韩城县的典史,属于贱籍。可我祖上乃是南京上元人,后因为牵涉进永乐年方孝孺一案,被流方到陕西平凉府庄浪县……后到韩城,高文……幸有当今天子仁德为方案平反……高文这才改回良籍……又迁回原籍参加当地科考……高文祖父在庄浪有三十亩地,按照朝廷制度,可回籍落户……这是朝廷回复的改籍文书,还请三位大人过目。”

一席话说了半天,将事情的原委说得清楚明白。

“什么,你已经改回了良籍?”这下,不但罗学政,就连袁新运也都禁不住低呼出声。二人急忙凑在一起,飞快地翻看起那些文书和批复。

彼此有相互交换着眼色,目光中全是惊疑和震惊。他们本以为高文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胥吏,以二人的身份和地位,要想整死他,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。却不想这人竟有翰林院编修钦差大使撑腰,还是方孝孺一案的后人。

这下,事情就复杂了。

“好了,既然高文的户籍问题已经没有疑问,那么,在没有最后定罪之前,他就是个有功名的士子,不得用刑不得拘押。”徐珵见二人翻看个没完,很是不耐,呵斥道:“罗学政,你身为陕西省的学政官,一旦有事,不但不能为读书种子做主,反不问青红皂白就要革除人家的功名。本官倒想问问,你究竟是学政官还是提刑司的人,你究竟是什么立场?若叫陕西士子知道此事,岂不人人心冷?”

这一声训斥,叫罗学政经受不住,讷讷地说不出话来。

不再理睬罗学政,徐珵又看着袁新运,道:“袁大人,你说你有相关人等的口供,这又算得了什么,本官直接就有人证。来人,将相关人等押上来!”

“是!”外面有人响亮地应了一声。

不片刻,就有一群锦衣卫押着大约十来人走进大堂。

这十来人都是浑身带伤,满面丧气,显然前几日不知道受了多少刑。

进得大堂之后,几个锦衣卫朝徐珵和余意一拱手:“见过钦差,见过千户。”

这十来个证人高文却是认识的,正是梅家庄的家丁和那日随自己一到押车去平凉府的民壮,顿时心中一振:好个徐有贞,下手真快,竟将人犯直接抓到西安来了!

我道这些日子徐珵究竟消失到哪里,原来是带了锦衣卫去了韩城抓捕目击证人和人犯。

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,和东厂一样只对皇帝负责,别人也无权调动。不过,这一年以来,锦衣卫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,人见人踩,就连他们的指挥使马顺也被文官打死了,也没有人拿他们当回事。

况且,锦衣卫是特务机构,主要任务是侦察、逮捕、审问不臣。山贼抢劫军用物资一事何等之大,他们也有权插手。将来上头问起来,完全可以回话说是协助徐珵办案,倒没有坏朝廷给锦衣卫订下的制度。

“这是……”看到下面乌泱泱跪了一地的证人,袁新运有点蒙。

徐珵冷冷道:“怎么,这些人袁大人都不认识?来来来,下面的相干人等,报上名字。”

一个跪在地上的囚犯哭喊道:“禀大老爷,小人乃是韩城民壮,那日正好押运军资去平凉。”

“回大老爷的话,小人是赶车的车夫,大老爷饶命啊!”

“小人是梅家庄的庄丁,大老爷,小的也是听命行事,饶命,饶命啊!”

……

听众囚犯自报家门,其中又有梅家庄的庄丁,袁新运感觉到不妙,额头上有汗水渗出。

“袁大人,你说是高文劫了军资。此事非同小可,本官忝为钦命来陕西招募兵勇行监察御史事。陕西军政干系朝廷对瓦剌用兵事,乃是我徐珵的职责范围,自然要查上一查。嘿嘿,这一查,还真查出端倪来。”徐珵咯咯笑起来,笑得阴森:“此案好象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,其中还涉及甚广。来人,将人犯的供状呈上来,请袁大人过过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