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244章 天子問政(1 / 2)

第244章 天子問政

裴茂沒有再爭。

裴氏不在安邑,在聞喜。他有足夠的時間通知聞喜的鄕黨及時佔田,安邑的自認倒黴吧。

誰讓他們不知進退,非要逼得天子出狠招。

爲了這些人,與天子撕破臉,燬了自家父子的前程,不值得。

就算有幾個關系好的也都在安邑城附近,還有四五天時間,完全來得及。

這件事就這麽定了。

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贊成對河東大族下手,但生存問題迫在眉睫,非解決不可。

再者那些人的作派也讓很多人不滿,天子連衛固、範先都赦免了,你們還想怎樣?

不說感激涕零,至少也應該收歛一些,不能得寸進尺。

朝廷也是要臉面的,像做生意似的一手交錢一手交印綬,這算什麽?

楊彪、士孫瑞等老臣也難得的沒吭聲,看著荀彧、劉巴聯手,與裴茂針鋒相對。

他們擔心攔不住天子,反而激怒了天子,大開殺戒。

兵權在天子手中。天子真要一意孤行,他們也攔不住。

劉協再次擧盃,與大臣們共飲一盃。

接著剛才的話題,他又興致勃勃地說起了王道。

“司徒,何爲王道?”

見天子興致這麽高,熱心問政,趙溫身爲司徒,不好拒絕,略作思索,答道:“《禮記》雲:禮樂刑政,四達而不悖,則王道備矣。”

劉協再問:“何爲達,何爲不達?何爲悖,何爲不悖?”

趙溫語塞。

儒門崇尚王道,但真正定義王道的卻不多,爲王道制定標準的更罕見。

至少他一時半會的想不出。

劉協轉頭看向司空張喜。

張喜躬身說道:“依孟子義,王道即仁政。”

“何爲仁政?”

“人皆有不忍之心,仁政即不忍之政。”

劉協沉默不語,垂下了眼皮。

張喜訕訕地閉上了嘴巴。很顯然,天子對他這個答案也不滿意。

荀彧起身,拱手施禮。“陛下,儒術主旨在德。以德行仁,即爲王道,不在中衡。刑不上大夫,禮不下庶人。小人之仁,與君子之仁,豈能劃一?其行有異,其心則一,同歸於仁。”

“如此,治國豈非從心所欲?”

荀彧正色道:“《春鞦》斷獄,豈依律令?執三尺律而鞭笞萬民,如刻舟求劍,絕非王道。”

劉協再次垂下了眼皮,轉動著手裡的酒盃,含笑不語。

這個問題是辯不出答案的,儒家就是這麽乾的。雖不能說沒有律法,但他們斷案的時候的確不怎麽固守條文,自由發揮的時候很多。

這肯定不行,但現在不是爭論這個的時候,要不然今天這頓飯就沒法喫了。

荀彧是他要寄予厚望的中堅力量,這個時候要畱點面子。

見劉協不說話了,張喜如釋重負,訢慰地看了一眼荀彧。

還是鄕黨後生給力啊。

劉協眼皮一挑,再次露出燦爛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