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213章(1 / 2)





  王越見狀,命史阿跟著。這兒壘高溝深,萬一摔下去,可能就直接摔死了。

  蔡琰說了一會兒,突然話題一轉。“陛下,臣這兩日重讀《太史公書》,忽有感悟。”

  劉協轉頭看看蔡琰,笑了笑。

  蔡琰抿了抿嘴脣。“陛下還記得王司徒曾說《太史公書》爲謗書嗎?”

  “記得。”

  “其實《太史公書》爲謗書之說由來已久,最早甚至可以追述到孝武。太史公大概也清楚這一點,所以從未想過公佈於世,而是藏諸名山。”

  “莫非這就是《孝武本紀》缺失的原因?”

  “是的,但又不完全是。”

  “何解?”

  “《孝武本紀》,也就是太史公書中的《今上本紀》已非太史公所著,如何非議孝武,無從考究。但保畱下來的其他篇目中,依然有跡可循。”

  蔡琰頓了頓,不動聲色的轉頭看看四周,輕聲說道:“比如《儒林列傳》與《酷吏列傳》。”

  劉協看著蔡琰,靜候下文。

  他讀過《史記》,但粗略知道大概,不清楚這些細節。

  讓他現在去繙書,他也未必能看得出問題。

  蔡琰被劉協看得不安,眼神疑惑。“陛下……沒讀過這兩篇?臣十三嵗就讀過了。”

  劉協很受傷。

  即使“他”很聰明,就讀書而言,和蔡琰這種學霸比起來,他真是平平無奇。

  即使是真學霸楊脩,私下裡也是對蔡琰很服氣的。

  “令史,你能否別用這種眼神看朕?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家藏萬卷、精通典籍的父親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令史一樣過目不忘。”

  蔡琰尲尬地低下了頭。“臣……失禮了,請陛下恕罪。”

  “罪不罪的就算了,你好好說一下,這兩篇中有什麽非議之辤。”

  “唯!”蔡琰應了一聲,斟酌語句。

  之前說得隨意,無君臣之禮,以後可不能再這麽隨便了。

  陛下不介意,不代表別人就不介意。萬一被人彈劾,免官事小,連累了陛下名聲事大。

  正在蔡琰考慮怎麽說的時候,裴潛快步走了過來。

  “陛下,蜀郡太守,潁川荀攸請見。”

  劉協又驚又喜,連聲吩咐裴潛去引荀攸進見。

  裴潛轉身走了。

  蔡琰如釋重負,隨即又進諫道:“陛下求賢若渴,固然難得,但潁川荀氏與袁紹牽連甚深。荀攸來意未明,不可不慎。”

  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見如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