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755章(1 / 2)





  周忠倒也爽快,對王粲說,詩集與《五經要義》這樣的書不同,花費要少得多。《五經要義》太深奧,一般人看不懂,銷路有限。詩集則不同,受衆很多。如果你王粲的詩好,說不定每個人都想要一部,隨時訢賞,那印起來就不是幾百部的事,而是幾千部。

  真要這樣的話,你不僅不要掏錢,還能賺錢。

 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琰著的《士論》、袁權編的《精簡說文解字》,這兩部書在涼州是暢銷書,幾乎家有一冊,還有不少賣到了西域。因爲暢銷,蔡琰、袁權不僅沒花錢,還拿到了不菲的潤筆。

  一聽還有這種好事,在場的不少人都動心了。

  僅靠寫文章就能賺錢養活自己?這可太舒服了。別人的餽贈雖好,畢竟來源不穩定,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伯樂。如果寫文章就能養活自己,哪怕少一點,也比沒有好。

  補貼點紙筆錢縂沒問題吧?

  蔡琰不是每個人都能比的,袁權卻可以比一比。袁術是什麽貨色,大家心裡都有數。他的女兒能寫什麽文章?《說文解字》是大儒許慎的著作,她衹是在許慎的基礎上選字而已,是個人都能做。

  一時間,圍著周忠打聽情況的人更多了。

  眼看形勢不妙,王粲眼珠一轉,拍手道:“諸君既然如此有興趣,何不作各自詩一首,請周公品鋻一番,然後擇其優者,選爲一集,印行天下?”

  衆人訢然同意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劉表坐在燈下,面前擺著一冊書。

  書很精美,紙柔,墨香,書法端莊。

  但劉表的心思卻不在書上,他看著坐在對面的長子劉琦,聽劉琦講這幾天周忠的行程。

  其實周忠的行程很簡單,除了去看望王粲之外,周忠就在驛捨裡,哪兒也不去。

  但他不出去,不代表別人不來拜訪。這兩天,周忠的訪客不斷,幾乎沒有閑過。

  “蒯氏、馬氏、蔡氏、習氏、龐氏……”劉琦掰著手指,一個個的數過去。襄陽周邊數得上的大族幾乎都派人去過了,蒯氏、蔡氏都不例外。

  蒯氏還好一些,蒯越本人沒有出面,去的是蒯祺,理由是打探內弟諸葛亮的消息。

  蔡氏就直接了,蔡瑁親自登門拜訪。他和周忠談的是絲帛銷售。

  蔡家有大莊園,織機數百,每年生産的絲織品佔據了不小的份額。

  這讓劉表很不安。

  荊州絲織品大量外流,已經引起了物價大幅波動。如果蔡家的絲織品也全部外銷,本地的佈匹價格也將跟著飛漲,明年將有更多的人去種桑,糧食價格也將受到影響。

  難道周忠不是來招撫,而是來做買賣的?

  劉表搖搖頭,將這個荒唐的想法拋之腦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