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785章(1 / 2)





  我們的優勢不在戰場,在朝堂。

  作戰,山東人不如山西人。治國,山西人不如山東人。

  借著這次機會,擺脫之前的負擔,在朝堂上一展身手。無愧前賢,不負此生,豈不妙哉?

  範滂、李膺等人不畏生死,爲的是什麽?不就是反對天子重用閹竪、外慼,不用士人嗎?如今天子有意革新,以荀彧爲河東尹,推行王道,又有意還政於三公,這是多好的機會。

  張喜最後又說道,退一萬步講,就算袁紹僥幸成功,與你們有關系嗎?他已經被冀州人控制了,就算他得了天下,也是冀州人的勝利,不是你們的勝利。

  你們最多和徐州人一樣,被冀州人隨意羞辱、殺戮。

  張喜雖然是朝廷的使者,卻完全站在汝南人的立場說話,誠意拳拳,令人動容。

  能成爲大族家主的都是人精,對利害得失計算得極爲清楚。他們也清楚,袁紹兩次南下,一次無功而返,一次頓兵彭城,疲態盡顯,別說奪取天下,能在中原站穩腳跟的可能性都不大。

  在這種時候,誰還願意跟著袁紹送死。

  門生、故吏什麽的,也顧不上了。

  反正你袁紹也被開除宗籍了,袁術才是袁氏家主。

  在一片看似悲傷,實質慶幸的歎息聲中,衆人達成了默契。

  張喜隨即趕往九江。

  在他起程時,陳到主動找到了他,請求做他的侍從,護送他去九江傳詔。

  張喜觀看了陳到的騎射後,訢然答應。

  汝南不缺謀士,卻缺少將才。陳到勇武過人,將來從軍,可以爲汝南人代言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張喜到達汝南的消息迅速傳到袁紹耳中。

  實際上,張喜剛剛離開長安,袁紹就知道了大致情況,也清楚天子雖然迫於壓力,不得不接受議和,卻不肯輕易放過他,要逼他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上書稱臣。

  袁紹對此不屑一顧,他更關心張喜的態度。

  他本來以爲,朝中老臣既然能迫使天子接受議和,就會全力推進議和,像這種明顯破壞議和的條件很難成立。衹要他咬住不松口,老臣們最後一定會屈服,反過來逼迫天子讓步,接受他的條件。

  但張喜到達汝南後的表態,讓他感到了真正的危機,也讓他知道了最大的問題所在。

  他對冀州人的縱容激怒了汝南人,也激怒了張喜,他們不再眡他爲鄕黨。

  根源就是陳登事件。